“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国家主席习近平这样说;“站在”互联网+“的风口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这样说……2015年,“互联网+”无疑是中国最热的词汇。从高层领导人到邻里百姓,互联网成为人们口中的高频词,它不仅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经济的动力模式,更渗透着社会的方方面面。
有专家分析,作为网络使用大国,中国正在进入互联网经济时代,未来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将与互联网发生更多联系。《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相关人士处获悉,一个国家级的互联网投资基金正在规划中。
此外,随着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落实,预计将有更多政策出台来推动互联网环境的建设完善。
习主席七谈互联网,李总理常送“大礼包”
中国有多少网民?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规模位居全球第一,较2014年底提升了0.9个百分点。
如此庞大的规模和影响力使网络影响的不再是“少数派”。和普通人一样,中国高层领导人也对互联网保持着高频关注。建设网络强国、保障网络安全、清朗网络环境、创新互联网技术、网络舆论与融合发展、网络文艺、互联网治理体系……根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梳理,2012年12月至今,习近平已经七谈互联网,并提出了一系列“网络治理观”。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习近平担任组长。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网络安全发展的新目标和新愿景——“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会上,习近平还明确指出,建设网络强国,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
李克强对于互联网的发展同样高度关注。无论是深圳的众创空间,还是中关村的创业咖啡馆,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过程中,李克强最为强调的就是各个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
“互联网市值”猛增
“BAT”的迅速崛起、网络金融的日新月异……互联网引发的奇迹仅仅是个开始,而这些变革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发展模式。
昨日,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在乌镇发布《中国互联网20年发展报告》。该报告指出,中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跃居全球第一,而手机网购用户规模已达2.70亿人。
根据该报告,我国互联网企业市值规模迅速扩大,相关上市企业已达328家。其中,在美国上市61家,沪深上市209家,香港地区上市55家,市值规模约7.85万亿元,相当于中国股市总市值的25.6%。目前,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4家上市公司进入全球互联网公司10强;华为、蚂蚁金服、小米等非上市公司也进入全球前20强。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互联网+”的本质是“互联网2.0+创新2.0”,“互联网+”和任何行业融合以后能创造出很多的新业态、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现在提出创新驱动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互联网这个新载体,再加上思维创新,将给经济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活力,释放巨大的能量。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是无处不在的网络、无处不在的计算、无处不在的软件、无处不在的数据、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汪玉凯说,我们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再加上建设网络强国这样的大目标,这对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会产生深刻影响。
“乌镇秀”启幕
早在2014年,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之时,古镇“拥抱”互联网的大幕就已拉开。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后,短短一年时间,乌镇的宽带出口总带宽达到220G,提高了10倍,能允许超过5万人同时通过4G网络上网。
从今天开始,乌镇又将上演一场场互联网界的华丽大秀。首先是下午举行的“数字丝路·合作共赢”论坛上,亚投行候任行长、马尔代夫财政部长、阿盟驻华大使、太平洋电信联盟主席、诺基亚董事长等多位重量级人物将现身。
此外,马云将参加“数字中国”论坛的“乌镇论道·数字中国”,并就“从IT到DT,大数据的价值”发言。不仅如此,郭台铭、杨元庆、周鸿祎、雷军等业界大佬也将围绕工业互联网、如何看待数字时代给传统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传统产业如何搭上移动互联的快车等问题展开讨论。
最前沿的观点、最先进的产品、最宝贵的经验,在这里,中国互联网行业未来发展脉络将更清晰地展现在网友面前,中国也将借此机会发出越来越有影响力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