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多地楼市迎来“火爆”行情。连夜购房、开盘售罄、交易中心人满为患等场景在北上广深等城市接连发生。不过全国房地产市场总体的库存压力仍在,各地为加快楼市“去库存”步伐,纷纷出台新政。
楼市去库存压力仍大
虽然不少城市楼市火爆,但是全国范围内楼市库存压力颇大,各地不断出台新的楼市刺激政策。
2016年3月1日,沈阳市政府下发《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下称《意见》)。在《意见》中,最引人瞩目的一条是支持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新毕业生“零首付”购房的政策。
不过3月1日晚间,沈阳市委宣传部通过官方微博称,市政府有关部门表示“‘政策’还处于前期调研论证阶段,暂不具备出台条件”。
虽然大学生购房“零首付”政策昙花一现,不过还是引起众多网友兴趣。该政策称,对毕业未超过5年的高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沈购买商品房的,给予住房公积金政策支持,公积金连续缴存时限由6个月降为3个月,首付比例实行“零首付”政策,最高贷款额度为单方60万元、双方80万元。
多地鼓励农民进城买房
不少地方把去库存的关注点还放在了农民身上,鼓励农民进城购房。
沈阳市出台的《意见》指出,为进城购房的农民提供贷款支持,并全面推进居住证制度,推动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本地户籍人口同等的住房保障权利。
河北省对农民购房接连送出4大礼包,分别是:农民工将有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将可异地贷款、银行将推出针对农民购房的信贷产品、农民购房可享受团购价格。
2月19日,福建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化解房地产库存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落实户籍改革方案和居住证制度,简化农业转移人口购房落户手续,政府可与房地产开发企业联合给予农民购房现金直补。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调查,上海、吉林、河南、河北、四川等地都在当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鼓励农民进城购房。
此外,广东也发布去库存文件,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对商品住房项目停止实施“90平方米以下套型住房占全部套型70%以上”(“7090”政策)的要求。
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把去库存的矛头指向土地供应,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用于商品住房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