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更大范围看,主要涉及到橄榄种植之后,以平衡高额的大豆、玉米的进口量,满足国民消费升级,维稳粮食安全,构建可持续性的农业健康生态。这正与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不谋而合。
一号提案为什么是油橄榄?
首先,笔者有必要先重申一下政协提案的重要性:
政协提案是参加政协的民主党派、团体和政协委员向政协全体会议或常务委员会提出的,经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后交付有关单位办理的书面意见和建议。
政协提案须经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后,才能成为正式提案,不是一提出就是提案。
政协一号提案说的是油橄榄,从更大的一个范围来看,这个主要是涉及到橄榄种植之后,以平衡高额的大豆、玉米的进口量,满足国民的消费升级,维稳粮食安全,构建可持续性的农业健康生态。
这正与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不谋而合。
那么问题来了,何为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我国目前的农业现状又有何不妥?
中国已从大豆原产国变成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而这些大豆主要是用来榨油的!
众所周知,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已有4700多年种植大豆的历史。但是加入世贸组织,取消大豆配额后,2001年度大豆进口达到1000万吨,之后每年大幅增长,2010年达到近5500万吨。10年间增长近5倍。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1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为739万吨,1-11月为7257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5.4%。
为什么要进口这么多?进口的大豆做什么去了?我们来看大豆的用途:进口大豆基本上都用于榨油,大豆的含油量在20%左右,榨油后的产物是大豆粕,产量占80%多。不论是数量还是销售额,大豆压榨厂的主要产品都是大豆粕。大豆粕做为优质的蛋白质来源,主要的用途是做为饲料,用于喂养鸡鸭、猪、牛等畜禽。进口的大豆急剧增长的真实原因是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蛋、奶等需求的大幅增长,从而带动养殖业的大发展,从而对蛋白原料需求的增长。
所以,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该《提案》指出,当前我国耕地资源紧缺,每年不得不大量进口油料和食用油,在此情况下,开发木本油料植物,是利用非耕地资源、扩大国内食用油来源、丰富我国食用油消费结构的重要途径。
据悉,油橄榄是木犀科木犀榄属常绿乔木,栽培品种有较高食用价值,含丰富优质食用植物油,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国家,希腊、意大利、突尼斯、西班牙等为集中产地。早在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从阿尔巴尼亚引进油橄榄,力争开发油橄榄产业。如今,周总理想在世界橄榄油分布图上加“中国”这个名字的愿望终于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