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下午,临危受命、上任只有22天的新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记者会上的首秀。他在只能回答三个问题的情况下,就市场广大投资者最为关切的若干问题,做出了不负众望的回应。
1、给市场最为恐惧的注册制“拆弹”。
刘士余首先用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有关段落的两个”逗号“,巧妙地从文件中,找到了把注册制放在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之后进行的理由。
接着,他用“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方法,弱化了注册制。即从长期的角度,抽象地认为注册制“必须搞”,却在“但是”二字后面大做文章:“注册制改革需要相当完善的法制环境”,“配套的改革需要相当长的过程、相当长的时间”,“注册制不可以单兵突进”。即从中短期角度,他又在实际上否定了注册制。因为在中国官方语言中,这里的三个“相当”,至少指两年以上。何况,十三五规划讲5年也只是“创造条件”。
所以,按刘士余说法,注册制实施最快也要2——5年。若届时法制环境仍然不完善,若5年仍创造不出必须具备的条件,或者明年10月十九大又提出新的任务,那么,注册制就可能无限期推迟。
2、纠正了方星海的“自由波动合理'论。
导致1月大暴跌、千股跌停,以及至今难以恢复元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新上任的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1月在达沃斯论坛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股市今后大幅波动将成常态,政府不会再进行干预,要让市场自由波动,趋于合理。”“自去年以来,A股尽管出现大幅下跌,但至今(2850点)还比2014年行情启动前高出20%。”他的话,成为市场杀跌到2638点,甚至看得更低的理由。
但是,刘士余则竭力主张“政府干预有理”论。他不仅用油罐车在下坡路上刹车失灵的比喻,声情并茂地说:去年股灾时,“在市场流动性枯竭、大面积恐慌的情况下,政府不果断出手还得了?那必然会引发更大规模的恐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而且,他同样坚定地表示:“今后,当陷入市场完全失灵、连续失灵的情景时,仍然应当果断出手!”
刘士余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振奋了全场,获得了广大投资者的一片喝彩。而对那些一在宣传跌到2200点、2000点的极端看空者,无疑是强大的震撼。
3、澄清“国家队退出”的误解。
近期市场很多看空者的一个依据是,年报显示,中证金公司在30多只股票中有所减持,便以为国家队再退出。其实,据我了解到,中证金对一些股价炒得较高个股(甚至暴涨几倍,如梅雁吉祥·等)进行获利了结,然后换入其他股。只是在少数个股退出,而资金则非但没有退出,反而还在增加。
当新华社记者再次问到这个市场十分关切的问题时,刘士余同样给出了铿锵有力的明确回答:“坦率告诉你,我还没有考虑这事,未来的较长时间内,谈中证金推出,为时尚早。”
很显然,他说的“较长时间”,也是指几年。
4、开始研究、着手解决市场基础建设的问题
刘士余说他上任仅22天,就研究了中国资本市场三个问题:注册制还搞不搞、怎么搞;去年A股罕见波动的原因;熔断机制是怎么失败的。
他的结论是:“中国资本市场不成熟是一个重要原因,包括不完备的交易制度、不完善的市场体系、不成熟的交易者、不适应的监管制度。对此,中国政府必须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加快改革。”
刘士余强调:“我们各方面要充分沟通,凝聚共识。证监会要集思广益。”
作为新任证监会主席,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切中时弊,对市场基础建设、体制、制度存在的缺陷,有这么深刻的认识,有这种谦虚认真的反思的态度。
那么,人们有理由相信,今后,刘士余对市场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大小非问题,一二级市场投资者利益的平衡问题,新股发行改革问题,更多引入机构投资者、改变投资者结构的问题,防止频繁大起大落、维护股市健康稳定发展等问题,都会认真研究,与有经验的市场人士积极沟通,博采众长,逐步加以解决。
5、树立了“接地气”的新掌门人形象。
所谓“接地气”,首先是心中要装有广大中小投资者,立足中国国情考虑问题。他系着红领带上台,不照本宣读,而是脱稿讲演,对视听众,环顾四方。当他听到去年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时,说:作为证监会主席一听投资者损失惨重这件事,就觉得担子很重。”“我比较长时间从事民生金融工作,深知老百姓挣钱不容易。”“所以考虑问题,必须从中小投资者利益出发。”“离开了三公原则,就谈不上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只有保护好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才能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稳健发展。”刘士余这番话一上来就给人以亲近感、平和感。
其次是指立足中国国情。他在总结熔断机制失误时得出的结论,让人感到意外,说:“先前知识广泛征求了机构投资者的意见,每听到不同声音,却忽视了中国投资者队伍的主体是中小投资者,未来几年中国市场这个结构也不会变化。”“要吸取国外好的做法与成功经验,但要立足国情,中国是中小投资者涨绝对主体的市场,完全与世界不一样。”“所以考虑问题,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刘士余这种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是与他的前任们有所不同的。
在语言上,刘士余也能“接地气”,言辞恳切,真诚,平实,不弯绕,睿智、幽默,用贴近大众和日常生活的语言,来阐明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