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月12日讯,成飞集成修正2017年业绩预期,由净利润预计约为-1900万元~500万元,修正为亏损6200万至1.2亿元。
对于业绩预期大幅下修的原因,成飞集成称是因为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整车厂将补贴降低的压力转嫁给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持续压价,导致公司2017年第四季度锂电池售价下跌幅度超出预期。
补贴退坡,产业链分化渐显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新能源车补贴高达590亿元,2016年突破830亿元。按照我国新能源发展规划,到2020年补贴政策将全部取消。
从三季报情况看,补贴退坡对整车企业的业绩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以江淮汽车为例,前三季度营收为355.41亿元,同比小幅下滑6.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为2.18亿元,同比下滑73.24%。对于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的主要原因,江淮汽车表示,系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和乘用车销量下降所致。
此外,比亚迪也出现类似现象。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降低23.82%。多家券商分析师指出,公司短期业绩承压,主要是补贴退坡以及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增加等因素所致。
与之相对应的是,动力电池相关的电池材料、电解液、隔膜等细分领域的企业业绩增速明显放缓,毛利率下滑,导致“增收不增利”和净利润增速为负的情况并不鲜见。
2018年1月8日,星源材质也发布了2017年度业绩预告,年度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下降32.44%-26.01%。对于业绩大幅下降,星源材质称主要受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退坡和补贴标准从严、各地方补贴政策未及时落地等政策性因素的影响,2017年第一季度下游客户电池厂家对电池隔膜产品的需求有所减缓,导致2017年第一季度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4.12%。
早在2017半年报中,就有不少锂电池公司也出现了锂电池不及预期的现象。骆驼股份2017上半年,由于新能源客车和物流车行业遇冷,其锂电池出货受限,销售毛利率仅为19.9%(同比下降4.2pct,环比2017Q1下滑0.6pct)。此外,多氟多、国轩高科、比亚迪在内的多家动力电池企业的利润有所下滑,除了新能源补贴政策以及产品提标改造带来的影响外,新能源领域低端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开始显现。
产能疯狂扩张,过剩或成挥之不去的阴霾
数据显示,自2014年起动力电池产业增长率分别为368%、324%、78.6%。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国内越来越多公司切入相关产业链。其中,锂电池最受产业资本追捧。仅A股上市公司中,锂电池板块概念股从2015年末的三十余家暴增至目前的一百五十多家。
在行业高增长的背后,各大锂电厂商持续扩产,并且市场还不断有新的厂商介入,产能过剩的隐患也渐渐显露。
从供给角度看,2017年全球多家厂商宣布扩产计划。以CATL为例,其扩产计划共计8GWh,其中溧阳5GWh及宁德本部3GWh,至2019年CATL计划扩产40-50GWh。目前,CATL出货量已经超过了沃特玛、比亚迪,排名全球动力锂电池产能第三位。加上与上汽集团合作的时代上汽36GWh产能投资,CATL有望在2020年将超越松下、LG化学等厂商,成为全球龙头。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6年主要动力锂电池厂商合计产能为69.35Gwh,2017年或超过140Gwh,同比翻倍。
此外,全球锂电池龙头厂商也在不断宣布扩产计划。仅公开消息统计,松下在两年内会有三座电池厂实现规模化量产,分别是美国的Nevada超级电池厂、日本Sumoto工厂、中国大连电池厂。LG化学也在韩、中、美、欧扩建电池厂,2020年电池产能将从目前的10GW增长至2020年的40GW。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2018年还会有大量动力锂电池项目建成并投产。随着大量产能涌入市场,锂电池产能过剩或将成为行业发展挥之不去的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