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积极财政政策尚未启动前,很多国家仍然依赖单边的货币宽松政策刺激经济发展与避免通缩压力。这预示着全球货币政策分化还将持续,货币竞争性贬值压力骤增。欧洲央行执意在负利率的轨道上越走越远。
3月10日,欧洲央行将召开货币政策会议,欧洲央行宣布下调隔夜存款利率10个基点,至-0.40%,并扩大QE规模至每月800亿欧元,较此前扩大了200亿欧元/月,并将QE购债范围扩大至非银行企业债券。
这背后,是欧元区2月CPI意外陷入萎缩,促使欧洲央行不得不采取更激进的货币宽松政策。
不过,在欧洲央行持续推进负利率同时,市场对负利率能否提振经济,也产生不小的分歧。
以同样采取负利率的日本为例,负利率政策令日本银行间借贷规模大幅缩水,截至2月底日本银行间拆借余额暴跌约80%、接近4.51万亿日元的历史低位,并制约民众的消费热情;更重要的是,负利率还可能引发新一轮的货币竞争性贬值。
究其原因,在负利率时代,对冲基金等金融机构能以更低成本拆入欧元日元,转而投资处于加息周期的美元,导致美元兑其他货币汇率进一步大幅升值,引发不少国家“引导”本国货币加速贬值,以争取更大的出口份额提振经济。
蹊跷的是,就在欧洲央行公布降息举措的前一天,新西兰意外宣布降息,以提振新西兰本国的通胀水平和经济增速。
负利率与QE扩大规模的博弈
在欧洲央行决定降息前,金融市场普遍认为,为了避免去年12月份欧洲央行货币政策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欧洲央行此次很可能会将降息幅度与QE扩大规模超过市场的预期值。
所谓“反作用力”,即去年12月初欧洲央行下调隔夜存款利率10个基点至-0.30%,同时,并没有采取进一步的QE扩大措施,导致欧元兑美元汇率不跌反涨,反而加重了欧洲的通缩压力。
不过,围绕欧洲央行此次降息幅度与QE扩大规模,市场仍存在不小的分歧。
记者注意到,目前2年期德债收益率已经跌至-0.56%附近,远低于欧洲央行-0.3%的基准利率,一度预示欧洲央行此次将会降息20个基点。
目前而言,随着欧洲央行将非银行企业债券纳入QE购债范畴,市场预计这将足以支持欧洲央行维持每月800亿欧元的QE力度。